外包在许多行业非常普遍。在竞争环境中如何制定生产和采购联合外包决策对于制造商来说是个难题。华南师范大学邓思婧(第一作者)和中山大学徐佳焱(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Manufacturing and procurement outsourcing strategies of competing 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s》的论文,深入分析了市场竞争下生产外包和采购外包的交互影响。
研究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专业化的发展,许多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选择将产品的生产外包给合同制造商(CM)。通过这种方式,OEM可以节省一部分固定投资和生产成本,并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和高附加值活动,如产品设计和市场营销。近几十年来,生产外包在许多行业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例如电子产品、服装、玩具和家具等行业。然而,生产外包可能使OEM难以监控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导致交付周期延长、技术外泄以及竞争优势削弱等问题。许多OEM因此吸取了教训,开始重构其外包策略以加强对整个流程的控制。实践中,许多竞争OEM将其生产职能外包给同一CM。除了上述的优势和劣势外,竞争OEM将生产外包给一个共同的CM还可能对供应链产生横向和纵向的影响。横向来看,生产外包可能加剧或缓解OEM之间的市场竞争;纵向来看,CM在为多个竞争OEM提供服务时,可能会调整其定价策略,从而进一步影响下游OEM的竞争行为。已有许多文献研究了生产外包的横向和纵向效应。
如果一个OEM已经将其产品生产外包给CM,那么其面临的下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是否进一步将采购职能也外包给CM。一些OEM选择自行采购原材料/零部件,仅将生产过程委托给CM。另一些OEM则选择进一步将采购职能外包给CM,即依赖CM来采购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因为CM可以代表竞争OEM进行集中采购,进一步外包采购可能通过共同CM降低OEM的零部件成本。然而,这种合作也使所有OEM都能享受相同的价格,可能会加剧下游市场的竞争。当OEM希望将外包作为市场竞争手段时,其生产和/或采购外包决策至关重要。当竞争OEM共享一个共同的CM时,这一点尤为明显。已有许多文献研究了竞争OEM的外包策略。然而,先前研究仅关注生产外包或采购外包中的一个方面。尚未有研究同时考虑OEM的生产外包和采购外包策略。
研究内容和发现
该文试图填补这一理论空白,并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在市场竞争和共同CM下,OEM的均衡外包策略是什么?生产外包与采购外包之间的关系如何?(2)竞争OEM在生产和/或采购外包中是否表现出合作态度?(3)外包策略对共同CM和竞争OEM的运营决策和利润有何影响?为了研究上述问题,该文构建了由一个零部件供应商、一个CM和两个竞争OEM组成的三层供应链模型。OEM可以选择依赖CM来生产产品和/或从供应商处采购零部件。因此,OEM有四种可能的外包策略:不外包(N)、仅生产外包(M)、仅采购外包(P),以及生产+采购外包(O)。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在第一阶段,两个OEM同时选择其生产和采购外包策略;在第二阶段,CM和OEM根据第一阶段形成的外包结构,决定批发价格和产量。
研究发现,生产与采购外包博弈存在五种可能的均衡结构:NN、NM、MN、MM和OO。生产的固定投资成本和零部件的折扣率对OEM的外包策略有显著影响。随着固定投资成本的增加,均衡结构从NN变为NM和MN,再变为MM。只有当固定投资成本足够高且折扣率较低时,OO才能作为均衡存在。该文的分析还揭示了竞争环境中生产外包与采购外包之间的战略关系:OEM只有在产品生产被外包后,才会考虑外包采购。一旦采购被外包,进一步外包生产可以帮助OEM节省固定投资成本,而不会产生额外成本。因此,仅采购外包的策略被生产+采购外包策略所占优,OEM不应该选择仅采购外包的策略。
研究结果还表明,竞争OEM对生产外包和采购外包的态度不同。对称的OEM可能采用不对称的生产外包策略,但其采购外包策略在均衡中总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两个OEM在采购外包方面总是相互合作的。OEM只有在竞争对手也外包采购时,才会选择外包采购。单方面外包采购对于依赖共同CM的竞争OEM而言是无利可图的。然而,由于对市场激烈竞争的担忧,如果折扣率过高,这种合作无法持续。当固定投资成本足够高且折扣率较低时,MM和OO都是均衡结构。在这种情况下,OO均衡在帕累托意义上优于MM均衡。因此,采购外包实现了两个竞争OEM的双赢局面。当MM是唯一均衡时,存在囚徒困境:两个OEM在OO结构下利润更高,但都不愿外包采购。此外,研究表明,随着更多OEM选择外包生产,CM的均衡利润会增加。然而,CM并未从提供采购服务中获得额外利润。有趣的是,更高的折扣和更大的市场潜力可能会损害OEM和CM的利润,而更高的固定成本可能反而对他们有利。